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怀念顾希佳先生(二)
来源: | 作者:王淼 | 发布日期:2023-03-23 12:39:50 | 点击数:1

顾希佳先生的经典学者生涯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非遗老王


微信图片_20230323123527

微信图片_20230323123527

在我心目中,顾希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是一位典型的学者。一位真正的学者应当具备哪些素质条件?我觉得起码几点:一是学养深厚,或者学识渊博;二是有识见有眼力;三是表达能力强,包括文字水平,口头表达;四是有文化情怀,要接地气。

我与顾希佳先生相识于新世纪初的非遗保护。2002年8月,省政府下达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省财政安排500万用于民族民间艺术保护。我们紧接着启动了民间艺术项目保护和补助,启动了民间艺术保护综合试点和专业试点工作,为此需要专家指导,建立了专家委员会。顾思佳先生一人挑起两头重担,一是民间文学,二是传统民俗。

2003年8月,我厅在诸暨召开全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工作会议,全面启动和铺开这项工程;在当年10月,我们组织举办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培训班。讲句大实话,当时民间艺术普查怎么搞?是个新生事物,没有经验可借鉴,我们浙江是开拓者,先行先试。我也是“老革命”碰到新问题,对于很具体很专业很业务的民间艺术普查,心中没数;这一次普查培训班,很重要,不但是对全省这支队伍的启蒙和培训,也是对我的启蒙和滋养。当时,民间艺术各门类各学科全省顶尖的专家,都邀请来做专题讲座,我能排出时间就尽量去听,去不了回头我听录音。一个星期的培训班,到培训结业式的时候,我已经基本有数了,也在会上讲了一个多小时,对具体的普查作了强调和明确。

在这次会上,顾希佳先生专题就民俗普查做讲座,我听了觉得这位教授水平很高,而且定位站位很准,他从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全面清晰丰厚生动做了表达,从思想动员,工作内容,普查方法,阐述阐释的很清楚,我肃然起敬。这两天,我让助手把当年的这本普查讲义找出来,我重新翻阅和重温顾希佳先生这篇重要的民俗普查文献,依然感觉受益匪浅。我很遗憾当年没有把这本普查讲义正式出版,否则这将是全国第一本关于非遗普查、非遗保护的著作。当然,这是一个集体研究和创造的成果。

我省率先于2005年开展了省级非遗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建立省级非遗名录,为全国部署开展的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申报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国遗项目申报中,顾希佳先生担任民间文学组长。每个国遗项目的申报,专家组的推荐意见很重要。申报文本、申报录像内容很详尽,但是评审时间很短,对于点睛式的省级专家点评和推荐,对于国家专家对这个项目的认定和了解,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省级非遗专家经历不同,专业不同,文化涵养不同,专家点评意见表达各有个性,往往我看过一遍,还会要求做些微调和修改。但是民间文学组的专家点评,顾希佳先生往往独力承担,吸收大家的意见,然后胸有成竹,一挥而就,要言不凡,重点突出,表达生动,妙笔生花。这得益于他对于浙江民间文学资源和项目充分的了解和熟悉,也得益于他这位民间文学教授深入浅出的文学修养和文字功力。

后来,我们在编撰“浙江省国家级非遗代表作丛书”,要在书的封底为每个项目画龙点睛一样,撰写两三百字的项目简介,往往绞尽脑汁,现在回过头来看,实际上民间文学方面,把顾希佳先生当年的专家点评照搬过来,也许更为生动贴切。

浙江民间文学项目,传说故事名气大的,闻名遐迩的,比如白蛇传、梁祝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等,这些项目具有典型代表性,只要项目材料翔实,上报上去应该把握很大。但是,浙江许多传说故事项目,比较区域性,对这个项目的价值、艺术特征,需要发掘,需要点题,需要推陈出新。这些项目的成功申报,与传说故事原生态保护状况有关,与这个项目更充分的发掘整理和传承传播有关,专家的指导不可或缺!顾希佳先生这位专家组长,经验丰厚,见解独到,民间文学项目如何申报和保护,头一摸就有数了,他的工作指导,申报指导,全程指导都很重要。

民俗是个大概念,包容性很强,虽然在非遗十个门类中只算一个门类,但是它涉及非遗的方方面面,即是文化表现形式,也是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顾希佳先生在非遗保护方面,他有充分的优势,所以他对非遗项目保护传承的指导,往往能够深入其中入情入理,又能够跳出项目看项目,从整个文化生态保护和生活方式去强调和要求。比如对杭嘉湖蚕桑丝织的保护,顾希佳先生花费了很大的心力,余杭清水丝棉,南浔绫绢,桐乡蚕花水会,南浔轧蚕花,德清扫蚕花地和海宁云龙村蚕桑丝织文化生态村的建设,到嘉兴地区蚕桑丝织文化生态整体保护等,他都一直关心关注,积极会同文化主管部门参与规划制订、项目申报、保护指导、开发利用等,不辞辛劳,花费了很多心血和精力,为中国蚕桑丝织文化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做出了特别贡献。

顾希佳先生是杭师大省级非遗研究基地主任,他是一个实践派,接地气。他的工作有“根据地”,主要立足杭嘉湖,不像有些专家包打天下。顾希佳先生是一个很严谨和认真负责的学者,他如果认可和接受了这件事,那你就大可放心,顾先生不会挂名不挂实,他会亲自筹划组织,全过程质量把关。我记得,《越韵吴风——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就由杭师大省非遗研究基地承担编撰工作,顾希佳先生是嘉兴嘉善人,吾爱吾乡吾土,有他主持把关,这套严格按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类别分卷书写的科普读物,包括《嘉兴民间文学》、《嘉兴传统音乐》、《嘉兴传统舞蹈》、《嘉兴传统美术》、《嘉兴传统戏剧》、《嘉兴曲艺》、《嘉兴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嘉兴传统技艺》、《嘉兴传统医药》、《嘉兴民俗》10册书籍,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面向大众,全面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悠远历史和发展现状,全面展示嘉兴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在百度上检索顾希佳先生的著作,准备在非遗老王公众号发表推文的时候配上一些作品图片,发现顾希佳先生的著作很多,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堪称著作等身,让我很羡慕,也很敬佩!

微信图片_20230323123706

微信图片_20230323123706

微信图片_20230323123805

微信图片_20230323123805



微信图片_20230323123618

微信图片_20230323123618



《顾爷爷讲中国民间故事》(典藏版)一套六卷本,从上古秦汉到明清,为青少年甄选200个故事;既有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更有尚处于朴素形态、少有人知的传奇。以史为鉴,以人为镜。《祭坛古歌与中国文化》,《浙江风俗故事》,《浙江民俗大典》,《钱塘江风俗》,《西湖风俗》,《运河记忆》,《浙江民间故事史》等,顾希佳先生一直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家国情怀。

顾希佳先生是个性情中人,平常接触话语不多,很典型的秀才书生模样,但是开会或者讲课讲座,他的性情,他对非遗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文化情怀,他的热情激情就迸发,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让你深受感染感动。

听说顾希佳先生前一阶段参加基层一个座谈会,会上有个话题有所激动,结果出现脑溢血状况,送到医院抢救治疗,至今尚未痊愈。我心里很记挂。大家都期盼顾希佳先生早日痊愈康复,我们非遗保护需要您继续关心和指导!

省委宣传部对宣传文化战线提出要有“四个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顾希佳先生就是具有“四个力”的高级知识分子,著名专家学者,是我们非遗保护工作者的榜样和示范。

         一个专家学者个人的才情志趣,与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这才是做学问的最高境界。顾希佳先生也因此获得浙江省政府授予的人类非遗申报与国家级非遗申报专家特别贡献奖。

上一条:

下一条:怀念顾希佳先生(一)